【创一1】「起初,神创造天地。」
上图:创世记第1章第1节的希伯来原文有7个词、28个字母,除了第4个词是虚词,共有6个词是有实际意义的,并且所有字母所代表的数码之和是2701。这些数字隐含了以下奇妙的数学性质:
1、7在圣经里代表完整,神在第7日进入安息。
2、6在圣经里代表完美,神用6日创造了完美的世界。6在数学上是第1个完美数(Perfect Number,即6是其真因子1、2、3之和:6=1+2+3。目前只发现48个完美数,都以6或28结尾)。
3、6在数学上又是第3个三角数(Triangular Number,即6=1+2+3)。圣经里的重要数字大都与3和三角数有关,3是属神的数字(十八2、9-10)。
4、6由两个三角数3组成:神6日的创造过程分成两个3日来对比,第1至3日对比第4至6日,前3日是分开,后3日是充满;神把所创造的星体、植物、动物都简单地分成3类。
5、28在数学上是第2个完美数(即28是其真因子1、2、4、7、14之和:28=1+2+4+7+14),第7个三角数(即28=1+2+3+4+5+6+7)。
6、2701=73*37,这对镜像数隐含了3(三位一体)和7(七日创造),而且是第73个三角数。
【创一2】「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
上图:原始地球的艺术想象图。碳(Carbon)、氢(Hydrogen)、氧(Oxygen)与氮(Nitrogen)这四种元素是地球生命96%的物质组成部分:
1、碳可以组成精密的大型有机化合物,构成复杂的生命机制。
2、氢与氧可以合成水,提供生命运行、生存的环境。
3、分解碳水化合物可以释放出大量化学能量,提供生命的燃料。
4、这四种元素组成了氨基酸,是维持生命必须的蛋白质的基本成分。
但这四种元素中,只有氧大量存在于地壳中,其他在常温时以气体形式存在,如氢气、氮气、二氧化碳、甲烷、氨与水。在靠近太阳的区域,因为温度高,这些气体很难在原始地球中存在。虽然少量气体可能存在于地壳之下,经火山喷发进入大气层,但科学家们认为,地球上大量的水、碳、氮主要来自远离太阳热力的地方,包括彗星、木星与土星间的冰块、木星与火星之间小行星带的冰块。这些彗星和冰块被木星、土星的引力影响而撞击原始地球,为地球带来足够的水分和生命所需的碳、氮。
【创一3】「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
【创一4】「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开了。」
【创一5】「神称光为『昼』,称暗为『夜』。有晚上,有早晨,这是头一日。」
上图:绿色部分是天文学家在太阳系圈定的「恒星宜居带(Circumstellar Habitable Zone)」,范围是0.99-1.7天文单位(即日地距离,约1.5亿公里)。在这个范围内,行星的表面温度能使水维持液态。金星、地球、火星都处在太阳系宜居带里,但并非在宜居带里的行星都适合生命居住,还需要合适的体积、自转周期、公转周期。
1、如果地球离太阳太近(如金星),水会蒸发。
2、如果地球离太阳太远(如火星),水会结冰。
3、如果地球的体积太小,就会像水星一样没有足够的引力留住大气层;也会像火星一样铁核过早冷却,停止火山、地震与板块活动等地质活动,地表会非常崎岖,到处是高山和深谷。大气层中就不能出现维持温度的二氧化碳,也不能形成能调节气候的大面积海洋。
4、如果地球的体积太大,地表大气压力非常大,很难维持生命。
5、如果地球的自转速度太慢,日夜交替的时间就会太长。金星就是243地球日,水星是88地球日,可以说度日如年,昼夜温差很大,生命很难生存。
6、如果地球的自转速度太快,会导致风暴。木星自转周期小于10小时,表面有永不停止的巨大风暴。
7、如果在宜居带里出现类木星行星(如木星、土星),就会影响地球的轨道与自转的稳定程度。地球的公转轨道接近圆形,近日点与远日点的偏离率少于0.02。如果偏离太大,地球的温度会大幅变动,水分会被蒸发或者结冰。而目前发现的外太阳系行星的轨道偏离率平均高达0.25。
8、如果在宜居带之外的适当距离存在类木星行星,可以吸引小行星,成为地球的天然屏障。
【创一6】「神说:『诸水之间要有空气,将水分为上下。』」
上图:从上到下分别是金星、地球、火星的磁场对比。由于没有磁场的保护,金星和火星完全暴露在太阳风的灼烧之下,使大气层里的水分子被太阳持续喷射的带电粒子流电离,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比较轻的氢原子被吹到太空,最终大气层中不再有水分子。
1、金星的自转速度比地球慢了243倍,不能产生足够强的磁场。
2、火星的自转速度和地球相似,但直径只有地球的一半,因此火星核很早就冷却,液态金属的对流减弱,停止了引起地壳磁化的发电机作用,火星磁化的地壳所剩的磁场太弱。
【创一7】「神就造出空气,将空气以下的水、空气以上的水分开了。事就这样成了。」
【创一8】「神称空气为『天』。有晚上,有早晨,是第二日。」
【创一9】「神说:『天下的水要聚在一处,使旱地露出来。』事就这样成了。」
「使旱地露出来」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旱地」是高级生命生存的重要条件,主要由硅酸盐组成,太阳系如果位于银河系外围,就不能形成「旱地」所必需的重元素;而地球如果体积过小,地核会迅速冷却,板块运动就无法维持,就会到处是高山和深谷,而不是成片的「旱地」,不适合人类「遍满地面」(28节)。
【创一10】「神称旱地为『地』,称水的聚处为『海』。神看着是好的。」
上图:1968年12月24日圣诞夜,阿波罗8号宇航员William Anders从环月轨道上拍摄的地球照片。阿波罗8号是人类首次环绕月球轨道的载人航天任务。1968年12月24日,阿波罗8号向地球进行了实况电视转播,全世界有四分之一人口观看。阿波罗8号上的三位宇航员朗读了KJV版创世记第一章1-10节,令全世界震惊。以下是三位宇航员的电视转播全文:
William Anders: 阿波罗8号有一个给地球上所有人的消息。起初神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开了。
James Lovell:神称光为昼,称暗为夜。有晚上,有早晨,这是头一日。神说,诸水之间要有空气,将水分为上下。神就造出空气,将空气以下的水,空气以上的水分开了。事就这样成了。神称空气为天。有晚上,有早晨,是第二日。
Frank Borman:神说,天下的水要聚在一处,使旱地露出来。事就这样成了。神称旱地为地,称水的聚处为海。神看是好的。这里是阿波罗8号,在结束时,我们想说晚安,好运,圣诞快乐,上帝保佑你们,在地球上的每一个人。
【创一11】「神说:『地要发生青草和结种子的菜蔬,并结果子的树木,各从其类,果子都包着核。』事就这样成了。」
【创一12】「于是地发生了青草和结种子的菜蔬,各从其类;并结果子的树木,各从其类;果子都包着核。神看着是好的。」
生命不是毫无目的地进化出来的,而是根据神的心意设计而成的,所以「神看着是好的」。现代分子生物学已经发现,生命的复杂性远远超过了19-20世纪进化论者的想象,即使是进化论者认为最简单的单细胞生物,也充满着复杂的设计,没有人能合理地解释这些精密的蛋白质机器是如何自然进化出来的。
上图:ATP合酶机是所有的生命活动所依赖的蛋白复合体。我们若了解ATP合酶机令人难以置信的运行机制,就很难相信这样精密的纳米机器是自然进化出来的。
1、ATP(三磷酸腺苷)为细胞内几乎所有的活动提供能量,包括:制造DNA(脱氧核糖核酸)、RNA(核糖核酸)和蛋白质,清理废物,运输化学物质进出细胞,以及细胞内运输。
2、ATP由一种被称为ATP合成酶的蛋白复合体合成,它是世界上最小的旋转马达,存在于细菌细胞内膜、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内膜,负责制造ATP。
3、ATP合成酶制造ATP的原料是ADP(二磷酸腺苷)和磷酸分子。ATP合成酶一个接一个地操作这些微小的分子,所用的能量是由光合作用或糖分呼吸作用产生的氢离子(H+)电势能。
4、氢离子像风被吹过风车一样,通过ATP合成酶的一个特殊的隧道,形成一个带正电荷的电流,带动ATP合成酶的轴和基底一起转动,就像一个螺旋桨,每分钟超过9000转。
5、旋转轴造成ATP合成酶头部的挤压运动,使ADP与它旁边的磷酸吻接,形成一个ATP分子。其生产效率极高,几乎100%的旋转动量转换为化学能,每十个H+离子能产生三个ATP。人体的每一个细胞每分钟大约合成一百万个ATP分子,每天ATP产生和消耗量,超过人体体重的一半。
6、细胞内的其它蛋白质机器使用ATP的能量以后,把ATP降解为ADP和磷酸。随后ATP合成酶将ADP和磷酸回收,重新合成ATP。
7、ATP只能靠ATP合成酶来合成,而制造ATP合成酶的过程又需要ATP来提供能量,因此,对于进化论者来说,这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一个悖论。
【创一13】「有晚上,有早晨,是第三日。」
【创一14】「神说:『天上要有光体,可以分昼夜,作记号,定节令、日子、年岁,」
上图:火星的天空照片。这样的天空是无法进行天文观测的。事实上,太阳系的各大行星中只有地球有透明的大气层,适合观测宇宙:
1、火星的大气层充满着尘埃、天空黄褐色,不适合观测宇宙。
2、金星的大气层有硫酸形成的不透明云,不适合观测宇宙。
3、太阳系正好位于银河系中恒星和星云密度稀薄的区域,否则再好的天文望远镜也看不清宇宙。
【创一15】「并要发光在天空,普照在地上。』事就这样成了。」
异教神话认为太阳是生命之源,光照是太阳最重要的作用。但圣经却把「发光在天空,普照在地上」的作用放在最后,提醒我们不要崇拜天上的日月星辰。
【创一16】「于是神造了两个大光,大的管昼,小的管夜,又造众星,」
【创一17】「就把这些光摆列在天空,普照在地上,」
「这些光」主要是恒星和太阳系中的行星。这些星体的「摆列」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只有精心安排,地球上的生命才能得其利而不受其害。
上图:绿色部分是天文学家在银河系圈定的「星系宜居带」,银河系中最多只有5%的恒星位于宜居带,太阳系正好在其中。
1、如果太阳系离银河系中心太近,就会靠近巨大的X射线、伽马射线源和黑洞,强辐射的环境中难以形成构造复杂的分子,生命无法生存。
2、如果太阳系离银河系中心太远,就没有足够的重元素形成硅酸盐岩石行星,而是变成不适合生命生存的由氢氦气体构成的类木星行星,也没有铁可以构成生命所需要的血红素。
3、如果太阳系位于银河系的球状星团和螺旋星系的螺旋臂,恒星密度太高,离附近的恒星太近,由于附近恒星的引力干扰和其他影响,地球的轨道变化、受小行星撞击、超新星爆发、脉冲星的影响也越大。
4、太阳系相对孤立,围绕银心运转的轨道接近圆形,公转周期和银河系的自转周期接近,避免了频繁穿越球状星团和螺旋臂的危险。
5、生命需要复杂的化学成分,而这些化学成分必须包含氢、氦和锂之外的金属元素。目前唯一所知的能制造金属并使其散之于宇宙中的机制是超新星的爆炸,大部分的恒星都缺乏金属,金属量充足、能维持复杂生命生存的主恒星位于太阳系所在的大螺旋星系的边沿区域。
6、如果太阳系的金属元素含量太高,就可能产生巨大的行星,引发的重力潮汐力会导致地球改变轨道和表面的形状,最终摧毁地球。
上图:地球23.5度的转轴倾角导致了四季变化。在太阳系中,只有地球有月球这样特别的卫星,其他的岩石行星有的没有卫星(如水星和金星),有的只有很小的卫星(如火星)。月球的体积正好维持了地球23.5度的转轴倾角,带来了适合生命生存、活动的稳定季节变化和海洋潮汐运动。
1、如果倾角太小,会缺乏四季分明的季节变化,许多生命的季节性自然活动也不能进行。
2、如果倾角太大,会带来极端的季节性变化气候,生命很难平衡各项生理需求。
3、如果倾角的变化混乱,地球将经常遭遇天气灾害。
4、月球带来的潮汐运动可以使海水不停地流动,防止腐臭、清洁海岸,也能使鱼类呼吸所需的氧气溶入水里。
上图:日全食的形成示意图。太阳的直径是月球的400倍,太阳离地球的距离也是月球离地球距离的400倍,所以才能在地球上观测到日全食。如果没有日全食,人类就不可能研究太阳、验证相对论,也不可能发现恒星的能源来自核聚变,今天的科技水平就会面目全非。
【创一18】「管理昼夜,分别明暗。神看着是好的。」
【创一19】「有晚上,有早晨,是第四日。」
【创一20】「神说:『水要多多滋生有生命的物;要有雀鸟飞在地面以上,天空之中。』」
【创一21】「神就造出大鱼和水中所滋生各样有生命的动物,各从其类;又造出各样飞鸟,各从其类。神看着是好的。」
「造」原文是单数,是「创造」(1、21、27节)。「大鱼」原文是「大的海洋生物」,古代中东神话中有很多巨大可怕的海怪,可以与诸神对抗,比如利维坦(伯四十一1译为鳄鱼)、拉哈伯(伯九13)或比蒙(伯四十15-24译为河马)。但圣经却启示,即使是最可怕的生物,也是出于神美善之手,共享神的祝福(22节)。
上图:澄江寒武纪岩层里的化石照片,证明当时有大量简单和复杂的生物突然同时出现在海洋里,而不是从简单到复杂逐渐进化而成的。这一现象被称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Cambrian Explosion),至今进化论者无法合理解释。中国云南省澄江化石地和加拿大BC省洛矶山脉的伯吉斯页岩(Burgess Shale Formation)都发现了这种化石群,由于化石埋藏地质条件特殊,不但保存了生物硬体化石,而且保存了清晰的软体组织印痕化石。
【创一22】「神就赐福给这一切,说:『滋生繁多,充满海中的水;雀鸟也要多生在地上。』」
【创一23】「有晚上,有早晨,是第五日。」
【创一24】「神说:『地要生出活物来,各从其类;牲畜、昆虫、野兽,各从其类。』事就这样成了。」
上图:产于热带美洲的「水桶兰」(Bucket Orchid)有非常独特的花粉传播和授精机制。水桶兰复杂而精细的结构包括至少五项独立功能,并且必须按正确的次序运作:1、吸引蜜蜂;2、使蜜蜂掉进水桶;3、植物腺分泌液体注满水桶;4、提供隧道出口;5、在隧道内黏贴或除去花粉囊。缺少任何一个装置,或者装置运作不正常,都不能完成花粉授精、传种接代。而Euglossa meriana和Euglossa cordata这两个品种的雄蜂,也是为这项任务而特别设计的,它们互相依存,缺一不可。进化论无法解释这些现象的起源,创世记却告诉我们,这些花朵和蜜蜂在起初被创造和设计时,就已经按这个方式去运作,「各从其类」,永不改变。
【创一25】「于是神造出野兽,各从其类;牲畜,各从其类;地上一切昆虫,各从其类。神看着是好的。」
圣经在各种造物的叙述中,一再不厌其烦地提及「各从其类」,可见动植物的「种类」是出于神的创造,也是神所限制的,永不紊乱。例如人们使马和驴交配而生骡,但骡不能再传种。
【创一26】「神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象、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使他们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和全地,并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虫。』」
【创一27】「神就照着自己的形象造人,乃是照着祂的形象造男造女。」
【创一28】「神就赐福给他们,又对他们说:『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治理这地,也要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和地上各样行动的活物。』」
【创一29】「神说:『看哪,我将遍地上一切结种子的菜蔬和一切树上所结有核的果子全赐给你们作食物。」
【创一30】「至于地上的走兽和空中的飞鸟,并各样爬在地上有生命的物,我将青草赐给他们作食物。』事就这样成了。」
本节并不表明动物原来都是素食的,可能是指植物是食物链的最低端,所有的动物都直接、间接地以植物作食物,从神的圣手中得到喂养。
【创一31】「神看着一切所造的都甚好。有晚上,有早晨,是第六日。」
《创世记》是打开整本圣经的钥匙,是一部伟大的史诗,揭开了宇宙万物的起源,包括:宇宙、生命、人类、婚姻、祝福、道德、罪恶、咒诅、救赎、家庭、凶杀、文化、审判、语言、种族、城市、国家、宗教、呼召、寄居、应许、信心、称义、选民等等。而神启示这一切起源,都是为了显明神从永远到永远的计划。
《创世记》就像圣经的苗圃,一切真理的种子都已经在这里种下,之后在旧约的其他部分发芽、生长,最后在新约中开花结果。一方面,《创世记》是打开整本圣经的钥匙,我们若不理解《创世记》,就不能明白圣经其余六十五卷在神永远计划中的意义。另一方面,神在《创世记》中的启示,我们要到了新约才能完全明白,并且创世记前三章起头的每一件事情,到了《启示录》最后三章,都有了最终的结局:
《创世记》启示了神创造和恢复的历史,包括两大部分。第一至十一章揭示了两件反方向进行的事:一方面是神的创造和计划,祂创造的高峰是带着神形象的人,祂计划的目标是要得着人成为祂的儿子和仆人,彰显祂的荣耀;另一方面是撒但的破坏和人的堕落,罪导致了败坏和审判,先是洪水之前的世界,然后是洪水之后的巴别塔。从第十二章开始,神借着呼召亚伯拉罕,一步一步建立祭司的国度,实施救赎的计划,要把人完全恢复到神起初创造的旨意里去。
《创世记》借着神不同的名字,向人启示了神的所是和所作,如:「神 ELOHIM」(一1)、「耶和华 YHWH」(二4)、「至高的神」(十四20)、「全能的神」(十七1)、「主 Adonai」(十八27)、「永生神」(二十一33)、「耶和华以勒」(二十二14)等。
《创世记》中充满了对基督的预表,在新约中直接指出的就有:亚当(二7;罗五14)、献祭(四4;;来九14)、方舟(六14)、麦基洗德(十四17-20;来五10)、以撒(二十二1-10;路二23)、天梯(二十八11-17;约一51)等。最典型的是约瑟,他被父亲宠爱(三十七3;太三17),被弟兄嫉妒(三十七4-5;太二十七18),梦见家人将向他下拜(三十七6-10;约十八37),被犹大提议出卖(三十七26-27;太二十六14-16),只卖得一个奴婢的价值(三十七28;太二十六15),从奴隶被高升为宰相(三十九1;四十一39-49;腓二6-11),娶外邦新妇(四十一45;启十九7),陷害他的人见到他的荣耀(四十二6;启一7),他成为弟兄的祝福和拯救(四十五5;罗十一26),全然赦免了弟兄(五十21;路二十三34),神使用人的恶意成就了救赎的计划(五十20;太十六21)。这些事实,使我们无法否认约瑟就是基督的预表。
《创世记》中也有许多基督工作的预表,包括:方舟(七23)预表在基督里的人才能得救(彼前三20-21),割礼(十七10)预表基督使我们脱去肉体的情欲(西二11),以撒和以实玛利(二十一1-14)比喻应许之子和律法之子(加四22-31)等等。
《创世记》的希伯来名是「Bereishit / בראשית」,意思是「起初」;英文名「Genesis」源于《七十士译本》中的希腊文名「Γένεσις」,意思是「起源」。《创世记》是「摩西五经」的第一卷。「摩西五经(Pentateuch)」之名源于希腊文,意思是「五卷」或「一册五卷」的书。犹太人为了方便携带,把「摩西五经」分为五卷,即《创世记》、《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和《申命记》,并用每卷书开头的第一个希伯来词作为该卷书名,总称为「妥拉」。犹太人每年都要把「妥拉」读一遍,从住棚节的后一日的西赫托拉节(Simchat Torah)开始,到次年的西赫托拉节结束。
《妥拉》是希伯来圣经《塔纳赫》(תנ״ך / Tanakh)的前五卷,又被称为「摩西的律法书」(拉七6;尼十三1)、「摩西的律法」(路二十四44)、「律法书」(申三十一26;王下二十二8),很可能于主前11世纪撒母耳时代时已完成正典化(撒上十25)。《塔纳赫》的名字Tanakh由三个单词的开头字母组成,表示由以下三部分、24卷书组成:
犹太人相信摩西五经是摩西于主前15世纪在旷野里写成的(申三十一24-26)。启蒙运动以后,一些自由派学者从18世纪末开始质疑摩西是作者。19世纪末,德国人Julius Wellhausen提出「底本学说(Documentary Hypothesis)」,推断摩西五经是主前450年左右,由一位文士从四个来源的文献编辑而成的:
「底本学说」受到了许多自由派学者的欢迎,他们根据先入为主的主观判断,把摩西五经肢解得如此细碎,以致一节经文都能区分出两三种来源。这些学者各持己见、莫衷一是,自称「圣经高等批判学 Higher Criticism」。一战以后,发现了更多圣经考古学和语言学的证据,证明各种「底本学说」都是肤浅的臆测。许多考古证据都证明,摩西五经在历史的记载上非常准确,除非作者确实活在那个时代,否则不可能在诸多的名字、用语、风俗和地理细节上如此准确(十三10;十六1-3;三十三18;四十一43;四十八17-20;五十10等),如长子继承双分的产业(四十八22)、长子权利可以出卖(二十五31)、口头遗嘱的有效性(二十七37)、赫人的存在及其买卖习俗(二十三3-20)等等。坚持「底本学说」的人必须相信,有位古代编辑大师仔细地把四种不同的古代文献切割成无数的碎片,又用巧妙的手术把无数的碎片浑然一体地重新组合、交织在一起,并以极大的权威,让从各地回国过敬虔生活的犹太人欣然接受;另一方面又必须相信,非常注重咬文嚼字的犹太拉比们在此后四百多年里,居然不敢修改如此明显的「错误」、「矛盾」,以致让两千多年以后的人可以轻易认出四种「底本」来。
本综合解读相信主耶稣基督(可十二16;约五46)、使徒(徒十五21)和早期教父们所确认的:摩西五经是摩西在圣灵的默示下写成的(提后三16),是圣灵的作品,不是人的作品。但在圣灵的管理下,摩西五经在抄写过程中也包括文士的一些补充说明(申三十四5-12;创十二6;十三7;三十六31),并用当时的地名取代了古代的地名(创十一28、31;十二8;十四14;十五7;二十一34;二十六1)。
《创世记》是圣经的第一卷,揭穿了撒但的诡计,宣告了神对撒但的咒诅;启示录是圣经的最后一卷,预言了撒但失败的结局,宣告了神的彻底得胜。因此,撒但特别攻击这两卷书,牠诱惑人把《创世记》当作象征性的神话,把启示录当作难解释的寓言。但《创世记》是整本圣经的基础,新约引用创世记的次数比旧约还多,主耶稣和所有的新约作者都引用了《创世记》。如果《创世记》不是史实,而是人所编造出来的有教育意义的传说故事,那么整本圣经都不可信,这正是撒但想让我们认为的。因此,基督徒更应该熟读《创世记》,掌握打开整本圣经的钥匙。
本站可使用键盘方向键快速翻页:按左箭头查看上一章,按右箭头查看下一章